为进一步凝聚共识,全面提升教学质量,10月23日下午,我院“人工智能概论”课程组召开专题教学研讨会。会议聚焦两大核心议题深入研讨:一是系统复盘课程开课以来的学生学习数据,二是针对第二轮教学中三个重要章节的教学环节,开展精细化打磨。
会议分为两个阶段。第一阶段,课程负责人刘理争老师系统汇报了9月22日开课以来线上教学平台的学生学习情况,具体涵盖三方面内容:一是思政讨论区学生答题细节的梳理、两次单元测验成绩分析以及第一次大作业完成质量。本轮教学中,授课教师轮流在讨论区值班答疑、引导讨论、维护秩序,显著提升了学生答题质量,学风持续向好。
刘老师还分享了如何借助“慕课堂”等智慧教学工具,动态掌握学情、增强师生互动,并有效辅助线下课堂管理。与会教师一致认为,应牢牢抓住课堂面授这一关键抓手,聚焦教学质量提升,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与“抬头率”。大家强调,要引导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日常积累上,在平时学习中攻克难点、掌握重点,稳步提升平时成绩,摒弃“期末突击”的应试思维。毕竟,仅凭一次期末考试,难以全面、细致地考查本课程所涵盖的丰富知识与实践能力。希望学生摒弃“唯分数论”,转而关注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的切实提升。
第二阶段,会议围绕“机器学习”“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”“计算机视觉”三个重要教学单元,开展精细化打磨研讨。这三个单元内容体量大、理论难度高、知识点相对碎片化,加之财经类专业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弱,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小挑战。面对难题,两位青年教师迎难而上,分别就“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”和“计算机视觉”单元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。他们从教学节奏把控、课堂互动设计到语言表达等方面,进行了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呈现。

在展示环节,大家从梳理核心知识点入手,深入分析知识间的逻辑关联,力求构建一条学生易于理解、乐于探索的学习脉络,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串联。同时,老师们还就课件中的案例选择、习题设计等教学资源提出了具体优化建议。课程组全体教师以“极致匠心”打磨教学全流程,用对细节的执着坚守,生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。

本次教研活动持续近三个小时,结束时仍意犹未尽。教师们相约将于11月再次聚首,继续研讨课程最后两个单元的教学实践。会后,部分青年教师还就实验教学、授课实践中遇到的困惑,与资深教师开展了一对一交流请教。从这些充满热情与思考的年轻教师身上,大家看到了“人工智能概论”课程持续优化的信心与希望。
撰稿:刘理争
摄影:刘理争
编审:赵连幸